公司动态

共享充电宝为何成了“嫌弃包”热潮后的“搁浅者”又是谁?

共享充电宝为何成了“嫌弃包”热潮后的“搁浅者”又是谁?

#共享充电宝为何成了“嫌弃包”?#最近,共享充电宝屡屡被“价格刺客”的称号冲上热搜。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吐槽:共享充电宝的租赁成本高得离谱;一想起来,店不能关;很明显,它还在充电…价格上涨慢,退码难,前后收费标准不同,弹窗推送虚假广告,诱导消费者收集隐私信息等等。“贵、难用”也成为消费者面对共享充电宝时的心声。(10月31日《法制日报》)

近年来,智能手机普及的同时,人们经常面临手机没电的窘境。共享充电宝的及时出现,本来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空白的市场、人们的实际充电需求以及“共享经济”新概念的光环加持,吸引着资本和加盟商在这一领域展开角逐。那么,为什么现在在消费者眼中是“嫌弃包”,让大家避之不及呢?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盲目跟风的厂商在经营过程中轻视价值规律,践踏消费者权益。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平等的。但智能手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提高,导致充电宝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很多人出门在外的“刚需”。

略强的卖方市场让一些商家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弹窗广告、“易借不还”、骗取消费者存款是他们常用的手段。当这股热潮真正过去的时候,各种隐患爆发,让他们成为了今天的“散兵游勇”。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些共享充电宝商家集体涨价,疏于管理,变相收集消费者隐私信息,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不尊重。

但是,这些商家绑架消费者的企图肯定会遭到消费者的拒绝。可惜,他们被财务报表上华丽的数字和“共享经济”的大浪潮所蒙蔽,看不到长远的发展路径。

这些商家在自掘“坟墓”的同时,也成为了害群之马,让共享充电宝的“好手打得体无完肤”,让消费者对这个行业充满了不信任感。这让很多自己经营的商家遭遇了意外,属于“管不好自己的锅,砸了同行的饭碗”。

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商家不是不知道,而是一直陶醉在短期利益的梦想中。他们觉得赶上了“共享经济”的热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的所作所为无疑是亲手毁了“共享经济”的大好局面。原本的热潮被他们自己的行动拖住了,最后他们把自己变成了可悲的“散兵游勇”。

所以,目前生产者要守住的红线,不仅仅是法律底线,更是面对消费者时的良心和道德。盲目跟风是不可取的,短视也是不可能的。守住自己心中的红线,真正把消费者当成患难与共的朋友,而不是任人宰割的“冤大头”,才能避免热潮退去后被消费者无情抛弃,成为可悲的“散兵游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