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专家:超94%以上的老人仍在养育孙辈?选择退而不休,养老不能成为暴利行业

专家:超94%以上的老人仍在养育孙辈?选择退而不休,养老不能成为暴利行业

#专家:超94%老人仍在养育孙辈#“以前常说‘人活七十岁,难得活八十岁’。”几年前,人活九十岁,现在新的口号是‘人活百岁,但很少’。” 9月27日,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在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所主办的座谈会暨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上表示,随着老龄化节奏的变化,退休后还有30年可活,有必要重新定义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建立支撑积极老龄化社会的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骏指出,“生活有保障、工作有着落、退休可选”是衡量积极老龄化的三个标准。要系统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护理体系。

中国隐藏着一座积极老龄化的金山。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王引用了的一组数据。中国有3亿多退休人员。2020年,60岁以上人口2.64亿,65岁以上人口1.91亿,80岁以上人口3570万。王认为,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老龄化社会有其特殊性,具体体现在“做家务、种地、养孙子、努力学习、有创造力”五个方面。

他解释说,退休后,中国的老年人对劳动非常热情,城市的退休老人热衷于做饭和做家务,而农村的老人则坚持务农。他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94%以上的老人都不同程度地抚养孙子,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再加上这一代老年人学习能力强,老年大学供不应求,各种形式的老年回忆录层出不穷。因此,王指出,老年人是发展“好经济”的中坚力量,特别是“新三班”(指77、78、79级的大学生)和“五老”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辞职”了,还在工作。

所谓“好经济”主要有三个内涵:一是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生产力高度发达;二是社会价值深度引领经济价值,经济全面好,科技好,金融好;第三,系统弘扬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国隐藏着一座活跃而老化的金山,有待开发。”他指出,老年人既是社会价值的消费者,也是特殊的生产者。目前社会对老龄化的负面意识很强,很多政策和社会行为都需要调整。

智库盘古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李佳强调,除了充分发挥“新三届”和“五老”的积极作用,还要做好老农、老工人、老单身、老病残等群体的工作,为这些群体参与社会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更大的途径。

建立一个支持积极老龄化社会的体系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标志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长远的主要任务。为了迎接我国积极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王认为,如何更好地促进各项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王建议建立一个支持积极老龄化社会的体系。具体来说,要以多种形式支持老年人创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慈善事业需要探索建立示范案例;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发展咨询业和参与慈善活动;

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社区自治组织“五会”联动,让老年人既能服务自己,又能服务彼此。对于个人而言,老年人需要重新认识退休后至少30年的黄金期,积极融入社区,参与社会共创。

养老不能成为暴利行业

唐骏强调,照料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认识到照料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种社会劳动,意义重大。他认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依托”的角色分工在中国已经存在,需要研究这些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功能耦合,让“养老体系”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系统。唐军介绍,在欧洲,老人入住机构的比例在4%到6%之间,96%到98%的老人住在家里。只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因为失能失智老人的照顾过于专业,所以交给养老院这样的机构照顾。

“未来的护理不应该是‘机构化’,而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服务。”唐骏认为,理想的模式是以社区为基础,专业人员应该深入社区,为家庭成员等非正式照顾者提供培训和缓解服务。社区层面的专业医护人员可以为居家护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可以直接提供专业门槛较高的护理服务。

在唐骏看来,慈善和有组织的准市场化运作,对于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要。“养老行业最多只能是微利,不太可能是暴利行业。”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李佳强调,除了要发挥“新三届”“五老”的积极作用,还要做好老农民、老工人、老单身、老病号等群体的兜底工作,为这些群体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与更大的社会参与途径。

建立支持积极老龄社会的系统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已经成为中国人口长期发展的主要任务。为迎接中国积极老龄时代,王振耀认为,如何更好地促进各项老龄事业、老龄产业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王振耀提出,要建立支持积极老龄社会的系统。具体来说,要支持老年人通过多种形式创业,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公益慈善需要探索建立典范案例;要充分开发老年人的经验、知识与技能,鼓励老年人发展咨询业、参与公益慈善活动;

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的“五社”联动,让老年人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对个体而言,老年人需要重新认识退休以后至少三十年的黄金期,积极融入社区,参与社会共创。

养老不可能是暴利产业

唐钧重点阐述了照护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承认照护是一种社会劳动对于解决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存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角色分工,需要研究这几个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功能耦合,使得“老年照护体系”成为真正的系统整体。唐钧介绍,在欧洲,老人入住机构的比例在4%~6%之间,96%~98%的老人都住在家里,只有在生命最后阶段,由于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过于专业,才交由养老院的机构进行照护。

“将来的照护不应该是‘院所式’的,而是以居家服务为主。”唐钧认为,比较理想的模式是以社区为基点和平台,专业人员要下到社区,对家属等非正式照护者提供培训、喘息服务,社区层面配置专业的健康照护工作者能为开展居家照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能直接提供专业门槛较高的照护服务。

在唐钧看来,慈善公益和有组织的准市场运作,对于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要。“养老产业最多只能是薄利,不太可能是一个暴利的产业。”

相关新闻